2003年9月下旬,電影《綠茶》熱映,相聲演員牛群獻策,“綠茶”被一家安全套企業搶注,社會各界對此褒貶不一,爭議頓起,當事企業的知名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2009年9月中旬,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主題為:為何外國人能在中國人自己的地盤上打敗中國茶商?這篇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眾多媒體紛紛轉載。
綠茶被“套”,看似與中國茶“遭遇”無關,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茶發展到今天的原因:行業“自宮”,亦即中國茶行業自己挫傷了自己,致使中國茶行業大而不強、高產低值。
那么,致使中國茶“自宮”的因素有哪些呢?遠卓品牌機構認為,個中原因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其一,缺乏大局意識導致“自宮”?!毒G茶》熱映,搶注綠茶商標,用于安全套,本是一件無可厚非之事。但是,中國是茶葉大國,硬是要利用“綠茶”的諧音,“曲解”相關含義,讓“綠茶”與“安全套”不離不棄,消費者在品飲綠茶的時候會作何聯想?
久而久之,如果真的有一天,消費者的心智中把綠茶和安全套緊密掛鉤,那么,綠茶產業一定會蒙受無形的損失。這種缺乏大局意識的做法,在茶葉行業也很常見。
例如,有的茶葉為了贏得一己的勝利,拼命降低價格,致使行業“內訌”,整體茶業價格走低。再如,一些企業違規使用超標農藥,致使茶葉質量下降,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
其二,缺乏創新意識導致“自宮”。一部電影熱了,就跟著搶注商標。什么熱就跟什么,這是很多企業的行事風格。若要為了短期賺點錢,這種做法還是比較穩妥的,畢竟較之創新來說,模仿的風險較低。
但是,遠卓品牌機構認為,當大家都去跟風模仿的時候,愿意做冷板凳的企業就少了,獨立思考的企業也少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企業就更加少了。
茶葉行業也是如此,大部分茶葉企業喜歡盲目跟風,缺乏創新意識。要搞出口,大家都一哄而上,忙著出口茶葉換外匯,不會思考如何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看著某某品種的茶熱了,也立即上馬去做某某茶,一旦競爭激烈,就使出降價這一殺手锏,結果是導致整個行業滑坡。
一個行業應該有幾家企業積極創新,安心做一些短期利益和中長期利益兼顧的事情,茶葉行業也應如此。遠卓品牌機構認為,中國茶葉行業要有一些企業能夠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塑造品牌。
例如,我們已經看到諸多企業開始在品牌之路上辛勤耕耘,例如福建安溪鐵觀音領域的八馬茶業、天福茗茶等,云南普洱茶領域的中茶、大益、下關等,黃山毛峰領域的老謝家茶等,安吉白茶領域的世外茗源、千道灣、宋茗等。
?。褐x付亮,品牌實戰權威導師,15歲進入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近20年品牌運作經驗,觀點、論著和案例被包括人民網、新華網、CCTV、鳳凰衛視、《環球時報》、《聯合日報》等在內的國內外1000余家媒體推薦或報道,著有《品牌天機——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條黃金法則》、《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點茶成金——快速賣茶72招》等10余部著作。電話:;E-mail:。
本網刊登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茶經》PK立頓,中國茶更需要誰?(2009-10-13,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謝付亮)
中國茶飲料的競爭之道(2009-08-05, 《銷售與市場》2009年第8期,作者:艾里斯、張云)
中國茶葉營銷存在的五大誤區(2006-04-30,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康艇)
麥肯特?、EMKT?、情境領導?均為深圳市麥肯特企業顧問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