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電競綠茶,是不發酵茶。它以新葉或芽為原料,未經發酵,只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制作而成。因其干茶色澤與茶湯、葉底,皆以綠色為主,故名綠茶。
綠茶未經發酵,所以保留了鮮葉中較多的天然物質,含有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其中茶多酚和咖啡堿保留了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而這些天然營養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根據綠茶加工工藝進行分類,即按照綠茶殺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進行劃分,可將綠茶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4類。
歷史名茶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新創名茶有南京雨花茶、開化龍頂、金壇雀舌等。
根據采摘生產加工季節進行分類,可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以春茶的品質最好,秋茶次之,夏茶一般不采摘。
春茶按照時令節氣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明前茶和雨前茶。其中,明前茶質量要好于雨前茶。
根據產地省份,可分為浙江綠茶、安徽綠茶、江蘇綠茶、四川綠茶、江西綠茶、福建綠茶等。
根據每款茶葉的品質級別,一般可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等。有的特級綠茶還可以分為特一級、特二級、特三級等。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是外形最多樣的茶類。根據外形的不同,綠茶可分為單芽形茶、扁形茶、蘭花形茶、直條形茶、曲條形茶、曲螺形茶、圓珠形茶、扎花形綠茶等。
高檔名優綠茶大多數是全手工制作,中高檔一般采用機械或者是半機械半手工制作。
因其他分類法大多可以延伸到其余五大茶類,所以本篇主要介紹加工工藝分類法。
采用蒸氣殺青制成的綠茶稱蒸青,是我國古代綠茶殺青方法之一,唐朝時傳入日本,目前日本綠茶以蒸青為主,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
據“茶圣”陸羽《茶經》中記載,其制法為:“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p>
即將采來的新鮮茶葉,經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后揉捻、干燥、碾壓、造形而成。
蒸青綠茶的新工藝保留了較多的葉綠素,蛋白質,氨基酸,芳香物質等內含物,形成了“三綠一爽”的品質特征,即干茶翠綠、茶湯淺綠、葉底青綠;茶湯滋味鮮爽甘醇。
由于在干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
滋味濃醇爽口,不帶苦澀;葉底嫩綠明亮,忌紅梗紅葉、焦斑、生青葉及悶黃葉。
鍋炒殺青后烘干的綠茶稱烘青。其品質外形條索比炒青稍松,墨綠油潤,香氣清香,滋味醇和,湯色黃綠明亮。
特種烘青即烘青名優茶,均具有獨特的品質特征。其干茶外形細秀多鋒苗,顯毫,色澤翠綠鮮活;內質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甘活。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等。
普通烘青經精制后稱毛烘青,大部分用作窨制各種花茶的茶坯。外形條索緊直完整,顯鋒毫,色澤深綠油潤,內質香氣清高,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醇,葉底勻整嫩綠明亮。
曬青綠茶是指鮮葉經過鍋炒殺青、揉捻以后,利用日光曬干的綠茶。主產于云南、四川、湖北、廣西、陜西等省區。
曬青毛茶又名普通曬青,一般以產地為命名,如川青、陜青等。其中以云南大葉種鮮葉制成的品質最好,稱滇青。
但由于日曬的溫度較低,時間較長,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制出來的茶葉滋味濃厚,且帶有一股日曬特有的味道,喜歡的茶人稱之為“濃濃的太陽味”。
好了,關于綠茶的分類就先講到這里,更多想要了解和探討的內容,歡迎給茶道君留言~
想了解更多關于茶的資訊請關注“茶道新生活”(ID:chayuandil)訂閱號和“茶源地理”(ID:chadaoxinshenghuo)服務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