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餐飲企業綠茶擬赴港IPO,預計融資2億美元,但上市時間表及集資規模仍存有變數。目前,綠茶餐廳尚未就此作出回應。
雖然在疫情中受到重創,但去年至今,多家餐飲企業紛紛傳出IPO消息。此外,餐飲業在過去一年內也發生了百余起融資事件,涵蓋快餐、茶飲、供應鏈、餐飲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餐飲企業成為港股市場的“??汀?,一方面由于赴港上市的阻力較小,另一方面是受海底撈等一批港股上市企業影響,使得香港成為不少餐飲企業上市的“福地”。
據綠茶餐飲官網顯示,綠茶餐廳源自于王勤松路研夫婦在2004年創立的綠茶國際青年旅舍,2008年杭州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杭州開設第一家門店。天眼查App顯示,杭州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東為王勤松,曾于2017年進行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合眾集團。
目前,公司已然進駐20多個內地城市,其官網顯示,該公司全國門店多達159家,主要分布在一線余人,年營業額過億。并且,根據綠茶集團官方資料,目前綠茶品牌所有門店均為直營店,暫未開放任何形式的加盟。
自成立以來,綠茶餐飲一直是出了名的“排隊餐廳”,尤其在周末,熱點門店排隊叫號至幾十號以外。從菜品的價格來看,大部分在10元-50元區間,人均消費水平維持在70元上下,因此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對于定價低如何實現盈利的問題,創始人王勤松曾表示,性價比往往是競爭中成功的關鍵,高性價比的企業才能夠做大做強,比如沃爾瑪、優衣庫性價比都很高。不難看出,用成本價的菜品聚人氣,從而保證一定的客流量,然后再通過連鎖IM電競經營在租金、人員、物料等方面降低成本,成為綠茶發展的路徑。
受去年疫情影響,餐飲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數據顯示, 2018年中國餐飲收入達42716億元,市場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2019年行業整體收入規模達46721億元。但2020年上半年,中國餐飲業收入規模僅為14609億元,同比下降32.8%。
餐飲行業一直都是現金流充足的行業之一,不缺錢的餐飲企業一直對資本態度謹慎,但一場疫情卻改變了他們對資本的看法。就連餐飲龍頭企業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都表示,經歷了一場災難教育之后,深知自己的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沒那么強,現金流行業也需要資本的加持。于是,越來越多西貝這樣的實力餐企,開始學會和資本“握手”。而資本也看到餐飲未來的無限前景,也果斷投入餐飲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年餐飲行業投融資事件共115起,融資類型涉及餐飲、供應鏈、餐飲服務、茶飲等細分領域,融資金額多達數千萬元以上。從融資數量來看,餐飲服務領域最多,占比超20%;其次是餐飲供應鏈領域,占比12.9%;茶飲占比11.3%;另外,咖啡和火鍋領域也有多起融資事件。
從融資金額來看,看起來融資案例不多的茶飲賽道卻最能吸金,投入其中的資金占比高達19.5%。奈雪的茶在2020年6月和12月接連完成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均為1億美元左右,投資方包括深創投、太盟投資、云鋒基金等。喜茶也在2020年3月獲得來自高瓴資本、Coatue的投資,投后估值達到160億元。
在去年疫情的影響下,不少缺乏競爭優勢的餐飲企業紛紛被市場淘汰,但與此同時,餐飲企業上市的消息也接踵而來。2020年1月份,九毛九在港股上市,隨后同慶樓、巴比饅頭也相繼上市。
今年3月,有消息稱,旗下擁有康師傅私房牛肉面等品牌的臺灣地區食品公司頂新國際集團,正在考慮在香港進行其內地餐飲業務的首次公開募股,預計籌集約8億美元。同月,眉州東坡旗下的食品公司“王家渡”宣布已啟動上市計劃,預計在2022年底遞交材料、2023年上市。
不難發現,餐飲企業紛紛瞄準香港市場作為其上市之地,尤其是火鍋連鎖品牌海底撈在港股上創下千億市值之后,餐飲企業更是成為港股的“??汀?。有分析指出,A股對餐飲企業的上市審查一直比較嚴格,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管控和稅收監管的問題。但對餐飲企業而言,港股有幾個明顯的優勢:第一,從政策來看,港股上市確實比A股容易;第二,港股對餐飲行業的關注度比A股高;第三,從國際化的角度來看,餐飲企業在港股上市更容易得到國外資本的關注。
但是,上市成功對企業來說并非一勞永逸。如何在消費端,保持產品口味的新鮮感,是競爭的焦點。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很多餐飲企業和其背后的資本來說,IPO好比是一條超車道,能幫助企業快速實現變現,同時也能將競爭對手遠遠甩開??僧斏鲜械娘L越刮越盛的時候,有必要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多角度分析其中利弊以及未來企業發展規劃,而不是盲目跟風。否則,辛苦建立的餐飲品牌,很可能被淹沒在資本大潮中。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實際上,在今年國慶節日期間,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營市場熱度延續成為共識,從OTA平臺的數據和銷量也能印證這種趨勢。
目前破凈股滾動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較低的有振東制藥、海航科技、ST廣珠等,滾動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在特斯拉暴跌帶動下,中概股新能源車板塊全線暴跌。小鵬汽車盤中一度大跌超11%,股價再創歷史新低;蔚來盤中亦重挫超11%,股價創4個月來新低;理想汽車一度跌逾8%。
9月以來自動駕駛概念股整體表現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達到7%,跑輸同期上證指數。數源科技、東田微、通宇通訊、聯合光電、華鋒股份等跌幅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