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一向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歷代名人都稱頌其質量超群,文人常用“黃金芽”、“無雙品”等詞句來表達對西湖龍井的愛慕之情。
如果說西湖龍井是“綠茶皇后”,那么中茶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杭州龍冠實業有限公司(簡稱中茶龍冠公司)出品的“龍冠”牌龍井茶(簡稱龍冠龍井)則稱得上是其皇冠上耀眼奪目的寶石。
好喝、好看,好聞,龍冠龍井可謂綠茶中的“三好學生”。探究龍冠龍井“三好學生”的養成,會發現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其卓爾不群的獨特品質。
早在唐時,錢塘(今杭州)天竺、靈隱二寺所產之茶已經名見于經傳?!安枋ァ标懹鹪谒摹恫杞洝分?,把“天竺、靈隱二寺”所產的茶定為當時的全國名茶之一。這是杭州出產茶葉的最早文字記載。
龍冠龍井茶區分布在包括獅峰山在內的西湖群山之中,其自有的云棲產區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為西湖龍井五大核心產區之一。受“一湖一江”水氣調節和東南季風的影響,這里的氣候總體而言比較溫和,平均氣溫約16攝氏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尤其是春茶生產季節,“不雨山長澗、無云山自陰”,構成了獨特的有利于茶樹生長的小氣候。
龍冠龍井茶區土壤深厚,質地疏松,以砂巖和部分泥頁巖與石灰巖風化而成的紅壤為主,氮、磷、鉀和有機質等含量十分豐富;茶區內溪流泉水眾多,虎跑溪、九溪、梅塢溪、白龍潭溪等發源于西湖群山,流經茶區注入錢塘江。
“山飲西湖,秀生龍井”,獨特的自然山水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得以采天地之精華,汲日月之靈氣,孕育出龍冠龍井不凡的品質。
中茶公司“金中茶”系列之一的獅峰龍井茶,原料來自獅峰山脈海拔200米以上的白沙土茶園,采摘面不足1平方公里,采用明前開園珍貴頭撥鮮葉,堅持“一芽一葉”,平均4-5斤鮮葉制1斤茶,是真正的優中選優。
“金中茶”系列是中茶公司高品質系列產品,凸顯“好茶在中茶”的品牌理念,是供廣大消費者鑒賞與收藏的茶葉珍品。
過去,西湖龍井茶區種植的茶樹品種以龍井群體種為主,俗稱“老茶樹”,主要有龍井長葉、龍井圓葉和瓜子種。群體種是天然有性繁殖,必須由茶種栽種,并且出芽略遲。
在龍井茶樹群體種的基礎之上,經過單株選種、無性繁殖方法,龍井43這一更加優良的茶樹品種問世。
與群體種相比,選育出來的龍井43發芽早,芽葉纖細秀美,制成的龍井茶具有外形扁平挺秀,香郁持久,滋味甘醇爽口的特點。
此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龍井43的基礎上,進一步選育出中茶108,是第三代龍井茶樹品種,2010年被全國茶樹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國家品種。
市面上,有的西湖龍井品牌將不同樹種的茶拼在一起制作,不做區分。而中茶龍冠公司選擇不把龍井43跟群體種做拼配,確保葉底的完整度、葉片的勻齊都是一致的。
其實,即便同是龍井43,生長周期到什么程度,采摘時芽葉形態的長短、粗細,采摘的方式都會對后期的制茶過程產生巨大影響。為此,中茶龍冠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企業標準,確保龍冠龍井的鮮葉品質始終如一。
在嚴格的企業標準之下,市場上收購鮮葉的方式顯然是走不通的。于是從2001年開始,中茶龍冠公司在千島湖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種植基地,現在陸續納入到旗下的茶園已達5000畝。
作為龍井茶行業里的龍頭企業,中茶龍冠公司的栽培管理十分嚴格,茶樹的種植不僅整齊劃一,橫豎看都是一條直線,而且還采用了茶園防霜扇、自動噴灌系統、太陽能滅蟲燈、蟲情測報器、土壤養分監測系統等現代化茶園裝備,而這些都是普通茶農所不具備的。
進入到鮮葉采摘環節時,中茶龍冠公司的標準極其苛刻:一般茶園每畝采摘200公斤鮮葉,而龍冠龍井每畝只選摘約40公斤鮮葉,要求不帶蒂,不帶魚葉。
正是有了這些嚴格的栽培管理和采摘標準,龍冠龍井的鮮葉才能以完好的品質進入到后期制作環節。
從上游茶樹品種、種植規范到采摘標準進行統一管理,是茶葉標準化生產的第一步,但距離提供每一年都品質如一的產品,還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這其中最難的問題當屬制茶。
在世界茶版圖里,有純粹工業化的機器制茶,讓茶的味道易于掌控,從而行銷世界;有純手工制茶,期待天時的配合觸摸味覺的巔峰,以滿足老茶客的極致追求。
中茶龍冠公司走的是另一條路:將手工制茶標準化、規?;?,希望保留手工茶的最佳品飲體驗,同時追求標準化帶來的規模和可控性。這也是西方世界對于食品工業的評價標準,遵從它,也意味著中茶龍冠公司希望參與到全球茶葉市場中的雄心。
龍井茶“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功”,香郁、味甘的風味,扁平挺秀、色澤綠潤的外形,這些龍井茶特征的實現,主要靠的是手工炒茶。
同機器炒茶相比,手工炒茶的最大妙處是,鮮葉從外到內一點一點地均勻殺青,10到15分鐘內保證每一片茶葉的物質都充分被轉化,經過反復輝鍋、手壓,使得炒出來的茶更重實,葉和芽緊湊地包裹在一起。
但是,手工炒茶是一件很苦又很有技術難度的事情。在茶季高峰期,炒茶師傅每天要工作15-16個小時,有時甚至更長。如果制茶者沒有一顆精益求精的匠人心,雙手便是沒有靈魂的工具,任憑怎樣努力,也是制不出好茶的。
王國成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炒茶手藝,1981年,他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試驗場(中茶龍冠公司前身),經過茶葉試驗場的正規培訓和鍛煉,并獲得了王卓再等龍冠龍井第二代手工炒制技藝傳承人的專業指導,逐漸成為茶葉試驗場炒制團隊的中堅力量。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手工炒茶,首先要經得住高溫,“傳統的龍井茶炒制講究的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茶的鍋,鍋溫可以達到200度以上,不小心的話就會把手燙傷?!?/p>
王國成表示,手工炒茶,其次是要耐得住寂寞,“做茶葉,每天都是重復工作,長此以往,工作是很枯燥的。比如在春天的大好時光里,我們炒茶人是沒有時間游山玩水的?!?/p>
王國成認為,手工炒茶,最終還要守得住初心?!俺跣氖鞘裁??就是既然從事這份工作,就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炒茶的人,工作很苦很累。但是對于喜歡炒茶的人來說,也是很有樂趣的。每當自己把一杯好的茶葉做出來,奉獻給消費者時,自己是很欣慰的?!?/p>
經得住高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這三句話構成了中茶龍冠公司的制茶訓,被掛在了公司炒制中心的外墻上,時時IM電競提醒,歲月不忘。
王國成親制的龍井茶,現已成為中茶非遺系列綠茶產品之一。中茶非遺系列綠茶產品是中茶聯合各非遺制作技藝傳承代表,由各位大師領銜炒制的精誠之作,傳遞出的是中茶公司守正創新,匠心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堅定承諾。
在中茶龍冠公司,傳承已久的龍井茶炒制工藝被創造性地總結為“十大手法”,制茶過程按照現代工業品的生產方式,被拆解為可量化的26道工序,12道品控程序。
龍冠龍井的26道工序中,青鍋和輝鍋之間的回潮篩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龍井茶炒制工藝的“十大手法”之一,青鍋葉是外干里不干,水分分布不均勻,回潮的目的是為了茶葉水分內外分布均勻,梗葉均勻?;爻币确趾Y,再把分篩后大、中、小三檔青鍋葉分別放在小簸籃里,輕輕壓實,使其還潮。如天氣干燥,茶葉不易還潮,需要用清潔白布浸濕后蓋在上面,促使還潮。這道工序聽上去簡單,執行起來卻十分繁瑣。
西湖龍井非遺技藝傳承人來國水有著30多年的制茶經驗,據他介紹,回潮篩分時,茶葉需要不斷地從鍋子進去、出來、篩分,再進去、再出來、再篩分,“這些都會增加工作量,需要有很大的耐心?!?/p>
經過這一系列的工序后,茶葉的含水率可以被控制到5%以下;而未經過回潮的茶葉,則含水率高,不耐儲存。
目前市場上有個別農戶炒茶是直接將茶葉烘干,沒有回潮篩分這個環節,“這意味著外面的茶葉炒得有點焦了,里面的水分還很高?!?/p>
聽上去,回潮篩分是“十大手法”里最關鍵的手法,但來國水認為,龍冠龍井的炒制沒有所謂“哪個手法最關鍵”之說,每個手法都很關鍵,哪個環節都不能缺失,每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
因此,嚴格走完每一道程序,就是將龍冠龍井做好的唯一秘訣。難怪有人說,龍冠龍井的加工,與其說是炒茶,不如說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茶,“天時”和“地利”是其基礎,龍冠龍井的品質,因“人和”而達到極致。
2008年,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已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炒制“十大手法”早已傳授到浙江各個龍井茶區乃至全國廣大茶區,成為中國制作扁形綠茶的通用技藝。
2022年11月,“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選聯合國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西湖龍井制茶技藝名列其中,這意味著以龍井茶炒制“十大手法”為代表的中國制茶技藝和文化,會在國際上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大自然賦予獨特的地域條件,幾千年種茶人選育出合適地域條件的優良茶樹品種,幾代制茶人的勤勞與智慧形成的精湛技藝,這些匯聚天時、地利、人和的合力,造就了今天的龍冠龍井。
龍冠龍井干茶挺秀,茶湯澄澈透亮,葉底整齊優美,沖泡后快速沉底,入口綿柔回甘,既秉承了西湖龍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特點,又具有獨特的“君子風、美人韻”,正是龍井茶中的上品。
近年來,龍冠龍井一直作為國家外事用茶,并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賓朋。龍冠龍井成了國際重要場合的“??汀?,是G20杭州峰會核心會議用茶、世界互聯網大會指定用茶、金磚國家部長級會議用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禮賓用茶、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指定用茶......
“一杯龍井茶,半部龍井史”,從1950年的地方國營杭州龍井茶廠開始,到2020年加入中茶大家庭,龍冠公司歷經70多年發展,一代代龍冠人始終秉持匠心,用線年,中茶綠茶全系產品升級,以明前搶鮮春茶為主打,以“聚九州茗綠 品華夏春鮮”為主題,集合十大核心產區名優綠茶,龍冠龍井名列其中,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產品”。
中國茶,選中茶。未來,中茶龍冠公司將繼續堅持做好茶,以“好茶在中茶”為理念,以做大茶產業,做強茶科技,做優茶文化為使命,讓更多的人愛上龍冠龍井的味道,讓龍冠龍井香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