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隱去了“婊”這樣明顯帶有羞辱定義的稱呼,原因是我盡量想還原客觀的分析,而非一開始就選擇站在哪一列的陣營里。
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是,百度居然有綠茶婊的官方定義,不知道是否在字典里都有相關條目了,但她明顯作為一個網絡新詞方便人們來形容這一類別的女子—表面如同綠茶一般清新自然,內里卻是一肚子的心機。
我常常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發明,居然能將如此兩級的狀態完美的調和,綠茶是多么清新、營養豐富、養眼又養顏,但婊卻迅速拉低了她無限美好的內涵,讓其變的一文不值。由此可見人們是多么容易被這樣的美好所吸引、誘惑,但同時又會被后面的心機所羞辱和憤怒。以至于會把這樣一種被強烈羞辱的感受扔回到對方的身上,以此來緩解內心受傷的情感。
探討這類人,我們就來談談關于她的幾個疑問,看看是否能在這樣的層面去嘗試理解,當然這里沒有任何立場,只是方便我們解析。
這一定是個很重要的部分。因為看起來她們并不投入真正的情感,而只是享受將對象激起百般漣漪的過程,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當她確定你已經深陷其中,這個過程就算完成了。于是她功成身退。
是的,我們在電視劇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局,仿佛她只是在“使用”自己來實現計謀,最終冷冷的站在一旁享受勝利的快感。那么,她能因此得到什么呢?
沒有人不會做沒有目的的事。綠茶也是一樣。她們是否在這個過程里得到物質我們無法確定,但更重要的收獲肯定不止如此。因為在這個過程里,她們得到了別人“喜歡”她的感覺,被她所誘惑,成為她能擺弄自如的人,而這種控制證明了她的能力與魅力,也得到了“被喜歡、被需要、被照顧、被疼惜”等等的感受,前者仿佛她站在一個勝利者的位置,后者卻好像她成為了一個被嬌寵的孩子,得到了最大的全能感。
但我們都知道,其實沒有人不需要情感。所以對于綠茶來說,她在做著可悲的事,實現了一個反人性的過程??此聘吒咴谏险瓶匾磺?,其實卻被感情所拋棄,她拋棄的情感,也就如同拋棄了自己最值得被珍視的部分,那么自然,她也根本沒有愛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愛自己。
綠茶并不等同于一個壞女孩,后者常常是直接坦蕩的表達自己,只是行事作風有很多突破,引發了人們的質疑與排斥。究根其底她們代表了我們內心中的本我沖動,所以令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擔心無法控制,所以只能將壞的標簽貼在她們身上,由此來隔離對自己的誘惑。
但綠茶,卻是一開始就隱藏的很深。她們更像一只只看似柔軟的兔子,乖巧可愛讓你心動,但背地里可能卻是“吃兔兔”的人。我們對這樣的人很容易卸下防備,就好像面對一個天真爛漫對著你笑的孩子,誰能抱有警惕之心呢?尤其當她展現自己的柔弱和深情時,更容易打破我們的防御,直擊內心。
所以我想,綠茶的煉成,也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需要長期的潛伏、察言觀色的鍛煉、對于氣場和人的把握,甚至還有需要堅守的無情。因為萬一動了情,傷的也許是自己。
那么,這樣的她們,會出生在怎樣的家庭里,又曾經遭遇過怎樣的對待,方才煉出如此的人格?
我曾經見證過一個非綠茶到綠茶的轉變。她原本是真實的天真,卻被人傷到極致。當她從傷痛里走出來時,整個人就有了巨大改變。曾經信奉的情感與人性,都被之后的她踩在腳下一文不值。仿佛只有如此,才對得起她遭遇過的創傷。反過來講,她也再不敢觸碰情感了,因為那是一個太危險的東西,傷人也自傷。但令人唏噓的是,她游走于情感與計謀之間,其實仍舊在渴望著情感,只是她用玩弄情感來發泄憤怒,和擺脫自己的無力。
如果情感是一個圈,我想她這輩子都會圍繞四周,卻難以進入。其實這是一個可悲的事。
經歷會帶來改變,但其實更多的人,卻是在原生家庭里學到的。如果我們暫且排除基因之類的先天因素,假設人的思想、情感、行為都與后天習得息息相關,那么其實人,就會在怎樣的環境里學到怎樣的模式。
我們可以想象,當一個人需要計謀來維系自己的尊嚴,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以及對于情感只能回避和隔離,甚至冷酷殘忍的對待情感,那么她究竟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下長大,是否她就需要像一只人畜無害的小兔子一樣,方才能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規避可能的傷害?而那種“翻臉無情”的殘忍,又仿佛一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主宰者,這是她?還是她的模仿?
綠茶最大的特點,其實很像在玩一個受虐者與施虐者的游戲。她用楚楚可憐來控制一個人,仿佛自己是受到傷害的無辜女子。但最后卻成為了那個虐待對方起來毫不手軟的人,那一刻她就是最殘酷的施虐者。而在一次次的受虐與施虐中得到快感和滿足,就完成了她的自我需要。
當然,這不是她的發明。我仍舊堅持,這未必就是她真實的內在需要,只不過當她無法打開自己的心房,無法戰勝自己的恐懼,就不會用健康的方式選擇被愛與愛人。
p.s:如果可能,我想沒有人愿意成為綠茶婊,而是想要成為那真正散發香氣的綠茶,只是那杯綠茶有著太多的擔憂,于是只能用“婊”來偽飾自己。但傷害他人和自傷,永遠都是一體兩面,愿綠茶們,三思。